動手體驗多肉植物種植、在溫室內(nèi)調(diào)動“五感”了解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、和植物專家互動交流……3月30日,第二十三屆新京報小記者首場月度活動開啟,30多名小記者走進位于北京市豐臺區(qū)的世界花卉大觀園,在專業(yè)講解員的引導下,了解植物科普知識、與工作人員采訪交流。
小記者們在花卉大觀園溫室內(nèi)俯身去聞胡椒木的氣味。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
動手體驗多肉植物栽培
“這個是熊掌,葉片有茸毛,帶著齒狀;火祭葉片呈長圓形,如果光線充足,它的葉片會由綠色變成深紅色……”在植物科普大課堂,世界花卉大觀園工作人員宮老師拿起多個不同品種的多肉植物,和小記者們一一介紹它們的特征和習性。
在這里,小記者們將親手體驗多肉植物栽培的過程。動手之前,宮老師給小記者們開展了一堂生動的多肉植物科普課?!按蠹叶贾蓝嗳馐巧衬参?,它們原生于非洲南部沙漠,所以多肉喜歡溫暖的環(huán)境,且不喜歡水。但是大家記住,夏天放在室外不能暴曬,否則容易把葉片曬傷?!睆亩嗳庵参锏纳瞽h(huán)境到繁殖方法,宮老師帶小記者們一一了解。“有些多肉植物可以根系扦插,也可以葉片繁殖?!?/p>
全面了解多肉種植知識后,就到了小記者們最期待的動手體驗環(huán)節(jié)?!暗谝徊?,先把塑料盆里邊放上1/3的土,因為盆比較大,先放土的目的是給多肉墊一下高度;第二步把多肉原裝的盆兒脫掉,然后放在盆中擺正……”
在宮老師的指導下,孩子們按照步驟操作,用手護住花頭,用土把花盆周圍填滿、壓實?!氨M量不要填太滿,給澆水留有空間?!毙∮浾邆兎N好后興奮地托起自己親手種下的多肉,給身邊的人展示。
小記者們在植物科普大課堂動手體驗多肉植物栽培。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
全方位探索奇妙植物世界
“這開著漂亮花朵的是曼陀羅,是劇毒植物,在古代被作為蒙汗藥,現(xiàn)在在醫(yī)學領(lǐng)域用于麻醉,大家接觸這種植物一定要小心。”“這里種的兩種棉花桃已經(jīng)炸開了,一種顏色看起來是臟臟的茶色,這是一個專門的品種——彩棉……”“這種植物的名字大家肯定都聽過——兩面針,你們仔細觀察一下,它的葉子是不是正反兩面都可以看到‘針’?”……
在動手體驗植物栽培后,小記者們在世界花卉大觀園講解員張榮新的帶領(lǐng)下,依次走進蔬菜瓜果園、熱帶植物溫室、沙漠植物溫室等,一路走走停停,講解員向小記者們科普植物的絞殺現(xiàn)象、花瓣上的蜜導對于授粉的重要作用、沙漠植物的進化特點等自然生態(tài)知識。
蝴蝶蘭組成的花瀑布從空中傾瀉而下,橙色的炮仗花像綻放的煙花熱烈開放,百年老榕樹等各種珍稀植物點綴著卡特蘭、文心蘭等品種,孩子們走進這個奇妙的植物世界,調(diào)動所有感官,用耳朵聽、用眼睛看、用鼻子聞、用手指觸摸……全方位探索這座植物知識寶庫,小記者們紛紛舉起相機,拍下吸引自己的奇特植物;還有小記者手拿本子和筆,詳細記錄下學到的知識點。
“到場館參觀,講解員的講解很重要,如果我們自己走馬觀花,是很難看出門道的?!币晃恍∮浾哒f道。
小記者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,了解捕蠅草等植物特性。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
深度采訪互動,開啟科普探索
“老師,您剛剛說蓖麻種子有毒,那為什么還要榨取蓖麻油呢?”“特長絲瓜除了比普通絲瓜外形長以外,還有什么區(qū)別?特長絲瓜可以吃嗎?”“捕蠅草可以吞食多大的昆蟲?甲蟲這樣外殼堅硬的可以吞食嗎?”……參觀過程中,小記者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冒出來。
講解員對小記者們的疑問一一耐心解答。實際上,新京報小記者們此行之前,就通過查資料、思考討論等準備了采訪提綱,在合適的時機對講解員和工作人員進行采訪。
記者了解到,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擁有熱帶、亞熱帶、沙漠和溫帶氣候區(qū)的2000多種特色植物、50余種各大洲代表動物、100余種昆蟲和動物標本,是全國科普基地與北京市社會大課堂的優(yōu)質(zhì)資源單位,并開發(fā)了專業(yè)的自然教育課程體系,培養(yǎng)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,引導青少年與大自然親密接觸,在自然中學習和成長。
“突然發(fā)現(xiàn),植物是非常奇妙的,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獨有的生存策略。比如多肉植物,它為了適應(yīng)干燥炎熱環(huán)境,就會把自己的葉子長厚一點來儲存水分。”來自北京市東城區(qū)西中街小學四年級(1)班的小記者辛禹垚表示,自己以后想從事植物研究相關(guān)的工作,希望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多積累相關(guān)知識。
張榮新告訴記者,大觀園內(nèi)有著豐富的植物科普資源,非常歡迎孩子們來到這里觀察、體驗,培養(yǎng)觀察能力,開啟他們對于植物的好奇和探索欲,進而熱愛自然、熱愛科學。
新京報記者 馮琪
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賈寧